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共享单车,能在海外获得成功吗?

2017-03-06 鲸译海外 白鲸出海

在中国,共享单车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短时间内涌现了不少初创公司,行业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2017年年初,摩拜单车宣布获得了 2.15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并且在新加坡推出了其首个海外扩张项目;而另一家领先的共享单车公司 ofo 也不甘示弱,在本月初完成了一笔高达 4.5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于去年年底宣布“出海”计划,把小黄车“骑”到硅谷和伦敦等地。


毋庸置疑,共享单车的竞争大战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一场海外争夺战即将打响。那么,这一略显大胆的举措,并且将较为发达的国际市场作为自己的新战场,是一个明智之举,还是一个战略失策呢?外媒AllChinaTech,做了整理分析。

从硅谷开始

事实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一样有共享单车的市场需求,毕竟每个国家或每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某些封闭的、或半封闭的区域里(比如公园或校园),单车依然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


不过,对硅谷来说,共享单车并不是个新鲜事儿。早在 2007 年,谷歌就曾推出过谷歌单车,Twitter、Facebook、以及其他科技公司在为自己的员工推出过单车服务。如果 ofo 把这些区域变成自己的目标市场,那么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知道,ofo 应用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提供 GPS 服务来定位每一辆自行车,但如果想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可能需要比其他竞争对手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


此前,ofo曾宣布进入旧金山、伦敦两地,算上新加坡,ofo在欧洲、美国、东南亚市场均已开展布局。


但是,中国共享单车在海外还有机会打入到校园市场。有趣的是,美国汽车共享公司 Zipcar 在去年年底和共享单车初创公司 Zagster 合作,在大学校园内推出了汽车和自行车共享项目 Zipbike。现阶段来看,中国共享单车初创公司在校园市场依然存有一些市场机遇,毕竟 Zipbike 项目是在今年一月份才正式推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享单车公司更需要提前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中国共享单车公司披露过任何与校园业务规划相关的信息。

多样性通勤服务

共享单车在海外市场的另一个需求,来自于通勤服务。在中国的大城市里,由于高密度人口和交通拥堵问题,基本上都部署了大型公共交通系统。而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城市里,人们基本上都选择汽车作为通勤手段。相比于中国,其他发达国家也没有将自行车作为日常必需的通勤工具来使用。


根据美国公共交通协会(APTA)发布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65%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使用地铁和公交车通勤,选择共享汽车的占比率为 12%,而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受访者占比最少,只有 11%。而在新加坡,也就是摩拜单车进军的首个海外市场,使用自行车作为日常通勤工具的占比仅为 1.5%。


然而,共享单车初创公司还是有业务扩张空间的。根据数据显示,纽约市的共享单车系统 Citi Bike 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增长,去年业务量达到了 1400 万笔,比 2015 年多了 400 多万笔。

低成本战略

“中国制造”通常会和低成本制造关联起来。不过在单车制造这件事儿上,ofo 和摩拜单车却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摩拜单车绝大多数自行车都是自主研发和制造的,而 ofo 则是选择了与中国本土自行车制造商凤凰自行车厂合作,帮助其进行海外发展。


ofo 透露,如果自行车在美国制造的话,一辆车的成本约为 300 美元,但如果在中国制造,然后再运到美国,成本只有 100 美元。


此外在英国市场,ofo 还打出了“就业率”这张牌来游说当地政府,他们计划每 1000 辆自行车就雇佣一个人来负责管理工作,希望以此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总结

由于中国本土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选择拓展海外市场对共享单车初创公司来说,不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需要融入到整个城市交通运营网络的服务,不仅需要和政府协调,而且还要避免和其他公共空间或服务产生冲突。


例如,几天前新加坡媒体The Straits Times报道了ofo共享单车在新加坡存在乱停乱放的新闻,该消息不仅引起了新加坡相关监管机构的重视,也折射出共享单车海外扩张过程中存在的便民出行与城市市容市貌管理的问题。


报道称,ofo在中国,新加坡和英国等国家的近40各城市中,拥有超过2000万的用户。它在新加坡投入了1000台单车,在剑桥和伦敦又增加投入了500台,一位发言人在接受Tech in Asia采访时说,对于进军美国,一切都“在转眼之间”。


而不得不注意的是,另一家共享单车——小蓝单车。根据白鲸社区此前报道,小蓝单车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周,往圣弗朗西斯科的大街上投放两万辆“智能”单车,而圣弗朗西斯科似乎在给这个计划“刹车”,原因之一就是乱停乱放问题。


这实际上,这是一场获利几美分的服务争斗战。在中国,这些应用对于30分钟的骑行要收取大约0.07美金到0.14美金。每个新的单车共享应用公司都会购买他们自己的单车——这意味着这实际上是一种单车租赁,而不是真正的单车共享。


实上,除了随停随放对应的城市管理问题,共享单车初创公司在海外市场还可能遇到其他各种问题,比如,来自海外本土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近日,美国共享单车Spin的运营模式,和摩拜单车和ofo极其相似。


中国共享单车出海,最终能否获得成功,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或许,正如ofo的发言人而言,“一切都在转眼之间”。( cargo  球球  /  译)


【本篇文章属于白鲸社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由Vincent小张排版编辑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印度电商“惨淡”!中国公司的机会来了?

得词移动CEO李京林:App Store竞价广告非刷榜,能更精准定位用户

走进,马云为蚂蚁金服编写的全球扩张剧本

小米直播应用《Mi Live》出海,首“战”印度市场

大规模裁员是要退出印度?乐视:NO!

白鲸海外谈
白鲸社区www.baijingapp.com移动出海第一平台
分享点击右上角—可“发送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查找微信公众号“baijingapp”添加关注
商务合作Angela|QQ/微信:774212989(注明来意)
白鲸社区交流QQ群:31939969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